保險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萬一不幸事故發生時,能從保險公司獲得約定的賠償金彌補損失,以確保經濟生活的安定,但如果像米堤飯店這樣,在經歷一場颱風災難後,原本慶幸投保的颱風洪水險可提供相當的經濟補償,好讓飯店重新整修恢復營業,沒想到盼到的卻是另一場更大的保險官司浩劫,這種出人意料的結果,的確會讓一般民眾對保險制度產生極大的信心危機,甚至把保險業貼上「都是騙人」的標籤。
雖然理賠爭議未必都是保險公司的責任,有些是條款定義的問題,有些是雙方對保障內容認知的差距,也有些是外在環境改變所導致(像米堤個案中所爭議的土石流,據專家表示是因921地震後使得地質改變才導致的),完全歸咎於保險公司也不盡公平。但是對於大多數的企業與民眾而言,安排保險無非就是為了轉嫁無法預知的風險,對保險的期待就像黑暗中的蠟燭般,能在不幸事故發生時照亮黑暗,予人溫暖。因此,當接獲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訊息時,保戶錯愕的反應與惱怒的情緒應能想像。
最新一期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根據各公司網站上公開資訊的資料統計,最近3年(92至94年)內,壽險業的理賠申請件數共有1,102萬7,801件,其中發生理賠訴訟的有1,152件,比率為0.0104%,也就是平均每萬件壽險理賠中有1.04件是透過打官司解決的;如果觀察3年來單一年度的比率,會發現壽險業的理賠訴訟率有下降趨勢,從92年的萬分之1.2降到94年的萬分之0.8,尤其是94年,理賠申請件比93年多35萬多件,但理賠訴訟件卻比93年減少88件,下降比率最明顯。


保德信、南山、國泰、ING安泰及宏利 是理賠訴訟率最低的前5家壽險公司 (是最低排名喔!)


在個別公司方面,如果用92到94這3年的合計數來看,理賠訴訟率最低的公司是保德信,比率僅為萬分之0.18。而到今(95)年8月底新契約保費位居第2的新光,理賠訴訟率排第7,每萬件為1.08件,比同業每萬件1.04件的平均數高出一些;而新契約保費排名第2的富邦與排第8的佳迪福,理賠訴訟率卻排到第19與第24,訴訟比率分別為每萬件2.95件與5.47件,約為同業平均數的3倍與5倍多。而以短年期儲蓄險為主要商品的中華郵政,92到94的3年內只有12,024件理賠申請件,卻發生8件理賠訴訟件,比率高達萬分之6.65,僅低於以電話行銷為主的美國人壽的萬分之11.07。


不管官司輸贏 保險公司都是輸家


買保險發生事故時卻要靠打官司爭取理賠,相信對所有有過這樣經驗的企業或民眾來說,絕對都是一場忘不了的惡夢。事實上,理賠爭議的原因錯綜複雜,更非全然是保險公司的過失或問題,但是雙方一旦走上法庭,不管最後判決為何,保險公司終究都是輸家。因為保戶如果勝訴拿到賠償金不會感謝保險公司,如果輸了官司到處散播的負面口碑,對保險公司形象的殺傷力更是難以估計。因此,保險業千萬別輕忽幾件理賠官司的殺傷力,每件官司的背後也應該都有值得檢討的地方。保險業者在努力衝刺業績爭取排名的同時,千萬別忽略唯有做好後續理賠服務,才能有源源不絕客戶的道理。而當業務招攬的前門大開之時,更不要忘了也該看好理賠的後門是否都合理順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rus1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